- 李永春;卢玥;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七一”纪念)是党的重要政治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从1938年中共首次举行建党纪念到2021年开展的中共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根据不同时期党面临的政治形势和任务,确定建党纪念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突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开展不断成熟并形成定势,构建了建党纪念活动的基本风格模式,对形塑中共形象、建构政治认同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5年04期 v.49;No.249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淑芬;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二个结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内在包含三大思想取向:一是“对传统求解放”,唯物史观与传统理势观的深度融通,突破了传统道德决定论和循环史观的桎梏,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新型历史阐释范式,推动中国历史学进入到科学的范畴;二是“对西方求解放”,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的优势互补,揭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私有制经济、人权思想的虚幻本质,打破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推崇,建构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人民观;三是对教条主义求解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辩证统一,冲破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桎梏,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结合”从文化维度帮助人们从僵化的思想前提中解放出来,开拓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新境界。
2025年04期 v.49;No.249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许高勇;孙志杰;
“群众办报”是党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办报模式,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事业上的具体体现。《晋绥日报》作为晋绥分局的机关报,在办报过程中深入贯彻党的领导指示,通过建设通讯组织、培养工农通讯员、重视读者来信、改革报纸内容、组建识字班和读报组、建立激励制度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报纸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实践和发展了“群众办报”的方针。
2025年04期 v.49;No.249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廖雅琴;
1928年5月日本炮击济南,制造“济南惨案”,国人于悲愤之中拾起了惯用的“反日”运动与“对日经济绝交”武器。彼时,李达因应时势,撰写了《对日经济绝交之研究》一文,尝试分析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的效果、目标与理路。与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大力号召全方位抵制各类日货不同,也与一些保守主义者宣扬放弃对日经济绝交运动、“以维邦交,而定国是”不同,李达承认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也认识到对日经济绝交运动给中国经济及各个阶层带来的损失和困难,故主张通过严谨的经济形势分析,探索一条“积极抵制”的路径,即以对日经济绝交之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本国的棉制品工业和各类杂货工业,振兴国货,以为永久之计划与策略。毋庸讳言,彼时李达提出的“积极的抵制”和时人倡导的“振兴国货运动”并不具备实施的现实环境;但有关“对日经济绝交”问题的检讨和反思不仅为理解抵制日货运动提供了一条理路,也为认知当下美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经济脱钩断链行动昭明了方向。
2025年04期 v.49;No.249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