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树荣;庹朝霞;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结合文化产品贸易特性研究了2007—2021年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文化产品贸易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国贸易联系更加密切,网络中的集聚程度较高,“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已经成为核心国家。内生机制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的作用很显著,外生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但其影响随着内生机制的加入而削弱。相比较而言,内生机制对文化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作用更重要。
2025年02期 v.49;No.24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胡杨木;范阳东;
商业健康保险参与率低是我国居民就医负担尚未有效减轻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老年人商业健康保险购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增加了中老年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概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金融资产和增加互联网使用,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概率。由于医疗资源和信息化水平的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商业健康保险购买的效果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深度和协调性,有利于促进居民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
2025年02期 v.49;No.247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雪;
研究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并利用2007—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纵向数据集,实证检验了制造企业创新期望落差与数字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关联。结果表明:随着创新期望落差的扩大,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战略扭转当前创新绩效欠佳问题的动机增强,即创新期望落差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调节效应表明,高管数字知识增强了创新期望落差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冗余资源则削弱了上述关系。研究从创新绩效反馈的视角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动因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进一步拓展了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主题。
2025年02期 v.49;No.24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黄秋生;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生成史。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劳动范畴既是勾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的重要纽结,也是打开马克思劳动哲学体系之门的一把钥匙。不同于传统哲学家的自明言说,马克思对“劳动”范畴的内在规定,遵循了辩证否定的螺旋式发展历程。从原始劳动的本真探寻、实在劳动的全面阐释、异化劳动的深刻批判,到对象化劳动的系统剖析、解放劳动的至上追求,马克思呈现了劳动范畴的五重论域:溯源劳动初始状态的历史学论域;规范劳动本质特征的哲学论域;解蔽劳动异化样态的政治学论域;阐释劳动现实关系的经济学论域;揭示劳动未来复归的人类学论域。系统把握马克思劳动范畴的五重论域,不仅是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澄明,更是对唯物史观认识的深化。
2025年02期 v.49;No.247 52-5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柯萌;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创新发展与当代实践。理清新质生产力与劳动解放的辩证关系及理论契合点,探究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促进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能够为铸牢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理念,增强新时代劳动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指向。从理论契合点来看,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领模式能够为劳动解放塑造积极的主体因素,科技创新驱动方针及其引发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能够为劳动解放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能够为劳动解放提供战略指引。面对生产方式变革下出现的劳动权利困境,应注重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塑造创新型、复合型“新质人才”,加快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收入分配体系,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促进劳动解放。
2025年02期 v.49;No.247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